保密光盘如何销毁报废(销毁大量报废光盘的标准方法)
光盘的数据结构主要由固件区、主引导记录、各分区系统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文件目录区、数据区等区域组成。文件分配表是一个文件寻址系统,目录区用于配合文件分配表准确定位文件,数据区是用于存放数据,它占据了光盘的大部分空间,光盘数据销毁,数据擦除都是针对这一部分,光盘里有一组磁盘片,磁道在盘片上呈同心圆分布,读写磁头在盘片的表面来回移动访问光盘的各个区域,因此文件可以随机地分布在磁盘的各个位置上,同一文件的各个部分不一定会顺序存放。存放在磁盘上的数据以簇为分配单位,大的文件可能占用多达数千、数万簇,分散在整个磁盘上。操作系统的文件子系统负责文件各个部分的组织和管理,其基本原理是用一个类似首簇的文件起点入口,再包含一个指向下一簇地址的指针,光盘销毁怎么样,从而找到文件的下一簇,依此类推,直到出现文件的结束标志为止。从以上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数据是随机存放在数据区的,只要数据区没有被破坏,数据就没有完全销毁,就存在恢复的可能,而彻底的光盘数据销毁/数据擦除确实需要一些特别的方式才有可能做到彻底的数据销毁/光盘数据销毁的可能性。
涉密光盘销毁方法
光盘是就是通过激光在光盘上打上相应的记录标记,比如空折的为0,凸的为1,通过这种光折射来进行二进制数的读取.
没进行读写保护的可以通过软件擦掉即可,如果不可编辑,则:
方法1:划花,要注意深度,因为光盘有层保护膜.因为光盘数据的存取是以块为单位,这些块存放于光盘不同的物理位置,如果一张光盘有一道很深的划痕,数据块不连续造成物理损坏,一般是读不出来了
方法2:放水泥地上擦几下,原理同上
方法3:烧掉
保密光盘如何销毁报废?
随着VCD、DVD机的广泛使用,光盘曾经在大街小巷都流传甚广,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便捷存储载体诞生,光盘也就慢慢销声匿迹了。和所有废弃物品一样,光盘的回收也有焚烧和填埋的陋习,这是一种错误的处理方法,浪费资源,危害环境。废弃的光盘草草的填埋和焚烧了事,其中含有贵重金属和聚碳酸酯(PC材料)就不能回收了,一张光盘所含的贵重金属虽不多,但在庞大的总量下也是非常可观的。焚烧的话,还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对大气造成污染。
科学处理废弃光盘的方法有两种:
1. 超声波分离法,在一特定反应装置内将光盘置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内,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光盘基体上的金属膜和保护层与盘基分离,溶液经过滤后循环使用,并将金属层和保护层分离出来。此种方法分离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但是费钱。
2. 化工药剂,利用碱或酸等剥离剂与反射层的金属反应,使生成物溶解于溶剂,同时把基板和其它层分离。广州贻顺化工的光盘剥离剂,适用于VCD,DVD及CD光盘表面的快速剥离,剥离后,可以得到非常干净而完整光盘底材,可以快速退除VCD,DVD,CD表面任何的杂质,不损伤光盘的底材,只需要4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工作流程。经久耐用,没有燃烧性和爆炸性。优点是损耗小,成本低。
销毁大量报废光盘的标准方法
销毁磁介质光盘等涉密载体应当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还原:涉密载体销毁的登记、审批记录无须长期保存。
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销毁纸介质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焚毁、化浆等方法处理;使用碎纸机销毁的,应当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碎纸机;送造纸厂销毁的,应当送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厂家销毁,并由送件单位二人以上押运和监销。
1.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由市委保密室发出的国家秘密载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毁,应全部退回。
2.销毁秘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四条 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
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107759983,立即清除!
转载声明:本文由北京文件销毁中心(www.4007001717.com)发布,未经允许禁止复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4007001717.com/post/1331.html